找到相关内容338篇,用时7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空、有二宗内在逻辑调适及法相宗之传衍

    心所现”,完全是法相宗分析名相、排遣名相的从人之途。于此亦可见法相之学在知识界的传衍。   《相宗络索》是王夫子继罗氏之后对法相宗认识论的比较系统的研究之作。他由八识、、三性、五位唯识、六位心所等种种范畴分析始,至“转识成智”止,即“八识转成智”,说明“唯识一宗,该尽万法,一切事理见相,善恶凡圣,皆识所证”...

    麻天祥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91969532.html
  • 菩提心影:法教篇(一)

    因者亲因,缘者助缘,其类别有:  (1)因缘——因之——如万物生起,须有种子,此种子各有自由。  (2)所缘缘——所——如了知事物,须有所之境。  (3)增上缘——增上之——如万物发生,...妄想之意识是我耶?然亦不能离,且此妄想揽外面色、(P27)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之六尘。此六尘者,无知无觉,如镜照物,物不对时,则镜无影。然则以何物为妄想之意?  又试以缘观色尘亦如是,声香味触亦如是...

    慈航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80770435.html
  • 佛教心理论之发达观

    ,尚欠精细的说明。伴于心理论之进程,始知因缘者  ,即解剖心的种种作用,而发现其生起之条件也。  300页  南方论部,立廿,北方有部,说六因。由机械  论的考察,而形成问题之开展。严格言之,因缘论者,为说  明心理作用之理论。广义言之,世界观之全部,亦廿说  、与十说、乃至六因说之所诠,伴于心理分析之发达  ,而有此结论,固毋容怀疑之事实也。  第三即因缘论中一部分之相应论。...

    木村泰贤着; 善长译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01470806.html
  • 圆觉经管窥九~十

    六根四大假缘合……似有缘相假名心─本经(普眼章):「佛言)(因缘、等无间、所缘缘、增上缘)假合,妄有六根,六根四大,中(内)外合成,妄有缘气于中积聚,似有缘相,假名为心。」  页17  圆觉经管窥九~十  慈云演音第288期(2000.06.30)   圆瑛大师《圆觉经讲义》:「上文作我空观─观身无我讫;本段文以下,则作我空观─观心无我」缘假合,妄有六根者,此承上文,谓四大因缘,假和合之...

    何金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5374090.html
  • 吕澄:缘起与实相(上)——佛学基本问题之二

    缘起的意义,即是说行的生起乃由于有了无明的为。因此,现在更可以用平常所说的因、等无间、所、增上的来看三种缘起的性质,它们是各有重点地阐明一面的。分别自性缘起阐明了因缘,受用缘起阐明了等无间和所缘缘,所余业感缘起则解释了增上缘。合拢来,的意义再也没有余蕴了[三]。不过要注意,说业感缘起虽侧重在增上缘一方面,但并不是它对于缘起的意义就无关紧要,佛家对人生的看法,绝非命定,而是由得人们自己...

    吕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90039946.html
  • 大乘佛教“真如”观念的现代诠释

    有部具体分疏为六因、生住异灭有为相及生生、住住、异异、灭灭随相,不过,由于众缘力事实上也被视为法体,因而法体之起现从根本上说只不过是它们彼此结合的结果,由此便有三世分位的不同:  由位不同立世...现成性的独立自存的可能性,因而世界从根本上说只能被领会为一个借助于而八识互依、种现互生的整体动态过程:“前因灭位后果即生,如称两头低昂时等,如是因果相续如流,……谓此正理深妙离言,因果等言皆假施设...

    傅新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92040740.html
  • 缘起与实相(上)

    无明缘行”,就是缘起的一个具体事例。这里并不用再加个起字,一样地见得出缘起的意义,即是说行的生起乃由于有了无明的为。因此,现在更可以用平常所说的因、等无间、所、增上的来看三种缘起的性质,它们是各有重点地阐明一面的。分别自性缘起阐明了因缘,受用缘起阐明了等无间和所缘缘,所余业感缘起则解释了增上缘。合拢来,的意义再也没有余蕴了[三]。不过要注意,说业感缘起虽侧重在增上缘一方面,...

    吕澄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14540880.html
  • 缘起与实相(下)

    可以归于受用缘起之内。[一]要是用的说法来划分,这缘起的重点是放在所缘缘和等无间两种上面的。客观的境色对于主观心识能限制它缘虑的范围,并还要求它缘虑的生起,由此境界所缘又是,而成了所缘缘[二]。...。   [二]净译“观所缘论释”第六颂释文。   [三]唐译“杂集论”卷五、释等无间段。   []唐译“瑜伽师地论”卷...

    吕澄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14540881.html
  • “心现”与“心生”之辨析

    缘起法,有着多方的缘起依据。唯识讲:亲因缘,即是心识自身,含藏能变的诸多种子,是境界现起的最重要依因;所缘缘,是心识可及可,为心识之所行所地带的总说,它以变带挟带的方式于阿赖耶识上生起相分;等无间,亦属心识,是心识等无间相续之因;增上缘,意义宽泛,要则指心识所依的胜义根,对心识发起现行有辅助作用。以上,楞伽经则略说为二,谓内及外缘。若以此内外缘约之,亲因缘和等无间缘属内,所缘缘...

    周永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04441560.html
  • 《新唯识论》第二章 “唯识”

    相似以致难以感到变化的存在。   所缘缘   在识与境的关系中,识是能的而境则为所的。所缘缘的义界由陈那的《观所缘缘论》奠定基础,又经护法,玄奘诸师的发挥渐臻完备。归纳起来,内涵可分义如下。1、...内容。旧唯识论在讲到所缘缘的时候还要分判亲所缘缘与疏所缘缘,二者之义理分际有类康德哲学中的现象与物自体。比如眼识的亲缘乃是自变的色境,而其疏缘则为阿赖耶识所变现的器界。   增上缘   在之中,增...

    陈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43743001.html